我因先天小耳畸形很自卑,怎么办
来源:丽都小编
发布于:2021-02-22
目前,有关于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心理状况的研究,初步发现了患者及家属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某些问题。对患者的治疗及心理状况的研究是一个从术前书中到术后的连续、综合的过程。
关于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心理状况的研究国内外已经有陆续报道,初步发现了患者及家属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某些问题。目前此类研究多集中在焦虑抑郁量表测评,也包括外耳再造术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无改善、以及改善的状况如何。
安波医生根据平时的报道进行了总结,发现小耳畸形患者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心理缺陷:
1、自卑与怯懦
由于社会环境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岐视和偏见,小耳学生的心理缺陷屡遭嘲笑和藐视,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他们就逐渐丧失了与他人交往的信心,形成了自卑、怯懦的性格。
2、敏感、抑郁与孤僻
多是家庭和学校社会环境支持不够,许多小耳家长觉得亏欠孩子,惟恐孩子吃亏,凡事都是包办,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全封闭的管理,唯恐受到周围的伤害,使得小耳孩子失去了体验生活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们抑郁、敏感、孤僻的性格。

针对这些情况,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应对:
1、培养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形成自卑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学交往中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改变自卑,须从认识改变入手,引导孩子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 2、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
被尊重和理解的需要
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家长和周围环境应该精心呵护孩子的自尊心,真诚的理解他们。
3、 情感宣泄和沟通的需要
尽管小耳患者外貌与众不同,但是他们也有情感,也有与他人沟通的需要。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各种与外界交往的机会,如角色扮演、社会实践、义务劳动等等,让他们更多的体验生活,了解生活。尽量减少外貌对其社会交往的影响,应该让孩子意识到,只是耳朵少块肉肉而已,长大一点就能修复好。
对于小耳的外貌,家长更应该客观的对待,切不可天天避讳,讳疾忌医,有心理问题应该早发现早干预,乐观的对待孩子,培养孩子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
耳再造专家--安波教授
安波教授,整形美容外科博士、博士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协会常委。从业20余年,深耕整形外科,塑造真正"活"耳朵。
他在耳再造技术上不断创新,在自体肋软骨耳再造技术,生物支架耳再造技术的耳朵色泽一致、耳部轮廓清晰、自然逼真,被公认为目前创伤更小、代价更小、疤痕更不明显的耳再造技术。
对于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而言,首要的就是去除导致其心理障碍的根源即实施外耳再造手术、修复小耳畸形。
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心理状况的研究工作将对发现患者及家属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有着积极的研究意义的现实应用意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生物-社会-心理模式的发展。